市場上有的拖鞋味道極其難聞,商販說,味道大是因為摻了“舊料”。所謂“舊料”就是回收來的舊拖鞋。
那么,這些“舊料拖鞋”是如何變成新拖鞋上市的呢?調查記者在河北定州市南宣村的一家“舊料小作坊”內見證了這一過程。只見作坊內堆滿了回收來的廢舊拖鞋,工人們有的在分揀拖鞋,有的在粉碎拖鞋,十分熟練。
據記者了解,這些廢舊拖鞋的加工流程十分簡單,將分揀好的拖鞋放進機器打爛磨碎后就可以送到鞋廠直接做鞋,過過水就等于消毒了。
制pvc拖鞋的一級原料單價6000元,回收料價格低的只要1000多元
舊鞋回收商告訴記者,目前制作PVC拖鞋的一級原料是6000元左右,而他們生產的回收料不過3000元出頭,即使是1000多的料他們也能做出來,都是供大廠子的。
根據我國《廢塑料回收與再生利用污染控制技術規范》的要求,廢塑料的回收中轉或貯存場所(企業)必須經過當地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的環保審批,并有相應的污染防治設施和設備。可這家小作坊完全達不到這樣的標準。
那么,這些廢舊拖鞋粉碎的顆粒又是如何做成拖鞋的呢?經過努力,記者終于找到機會,進入了一家拖鞋生產廠。工人告訴記者,生產拖鞋時,將舊料摻進去就可以。“都是這樣,摻一摻,這都是錢!”
在《廢塑料回收與再生利用污染控制技術規范》中明確規定:廢塑料再生制品或材料應符合相關產品質量標準,表面應標有再生利用標志。可是,記者走訪的拖鞋生產廠家中,沒有一家這樣去執行,甚至有的拖鞋連合格證都沒有。
質檢總局工作人員共從市場上采集樣品70批次的洞洞鞋,覆蓋了市場上常見的EVA(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PVC(聚氯乙烯)、TPU(熱塑性聚氨酯)和PU(聚氨酯)等塑料材質,對洞洞鞋產品中鄰苯二甲酸酯和多環芳烴含量、鉛和鎘溶出量進行了檢測。檢測發現,有29批次產品鄰苯二甲酸酯含量較高。
從材質來看,40批次含有PVC材質的樣品中,有26批次鄰苯二甲酸酯含量較高。從價位來看,低檔(50元以下)洞洞鞋中鄰苯二甲酸酯含量明顯高于中、高檔的洞洞鞋。據悉,長期使用鄰苯二甲酸酯含量過高的洞洞鞋,可能導致鄰苯二甲酸酯遷移至人體內,風險極大。國家質檢總局提醒消費者,具有明顯刺鼻氣味的鞋子,購買時應謹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