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對環境影響最大的是一次性的塑料袋和餐盒,每年的產量在200萬噸。因為回收難度大,多數跟生活垃圾混在一起,一般直接焚燒或填埋,還有部分遺留在環境中,而傳統塑料在自然環境中幾乎很難降解。”中國塑料加工工業協會副理事長馬占峰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2008年,中國頒布“禁塑令”,五年后的2013年,國家發改委曾對外透露,超市、商場的塑料購物袋使用量普遍減少了2/3以上,全國主要商品零售場所塑料購物袋使用量累計減少670億個。但隨著互聯網訂餐等新消費業態的發展,卻使一次性塑料制品用量再次抬頭,正挑戰環境的承載力。
網上訂餐和快遞業使塑料使用量劇增
“中國的鋼材產量已經超過了7億噸,中國塑料的消費量是1億噸。如果從體積上算,它們兩個體積是等同的。”馬占峰表示。
2017年初,世界經濟論壇《新塑料經濟學》報告稱,在過去的半個世紀中,塑料的使用增加了二十倍,預計在未來20年將再次增加一倍。
如此多的塑料正在被使用,而人類對塑料的處理能力卻捉襟見肘。
“塑料包裝占到整個塑料市場的20%-30%,但包裝使用的大部分一次性塑料制品是沒有再回收利用的,尤其是塑料袋。因為回收難度大,再利用價值不大,一般隨垃圾填埋了。快遞塑料包裝袋則基本不做回收處理,也是因為回收成本高,難回收再生,而且快遞塑料袋多為添加廢塑料制作而成,本身已經在循環使用,回收再生價值不大。”馬占峰表示。

為了減緩白色垃圾的量,2007年12月31日,國務院辦公廳下發了《關于限制生產銷售使用塑料購物袋的通知》(簡稱“限塑令”),要求從2008年6月1日起,在全國范圍內禁止生產、銷售、使用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塑料購物袋(以下簡稱超薄塑料購物袋)。
這道“限塑令”確實發揮了其應有的作用,發布五年后即讓以線下消費為主的超市、商場的塑料購物袋使用量普遍減少了2/3以上。但是,隨著新的線上消費業態的興起,原有“限塑令”對互聯網點餐、網購快遞所用的塑料制品使用約束還缺乏有效的優化更新。
2017年年初,比達咨詢(BigData-Research)發布報告顯示,2016年國內外賣市場保持著快速增長的態勢,整體交易額達1761.5億元,較2015年全年382.1億元增長361%。以快速興起的互聯網訂餐為例,美團網的一位負責人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按照每個訂單平均使用兩個餐盒估計,目前國內互聯網訂餐平臺一天使用的塑料餐盒量約達4000萬個。
此外,隨著快遞業領域迅速的發展,其包裝袋和膠帶等塑料制品的使用,也在與日俱增。
據2016年《中國快遞領域綠色包裝發展現狀及趨勢報告》顯示,我國快遞業共消耗塑料袋約82.68億個、膠帶約169.85億米、內部緩沖物約29.77億個。另據最新估算,2016年快遞行業會使用了120億個塑料袋和247億米封箱膠帶。
“快遞業使用的塑料袋,比商場購物塑料袋厚,也多數為再生塑料袋,已經沒有回收的價值,只能直接當垃圾處理。”馬占峰表示。
“由來源清楚、合理回收而來的再生料加工成塑料快遞袋,本質是塑料的重復利用和減少使用,對環境有利,這個做法應當得到鼓勵。使用后的快遞袋應該做回收能量處理,如果條件不允許只能填埋處理。合理回收得到再生塑料對人體健康的負面影響也沒有多大。因為作為垃圾被填埋了,不會影響水土,對自然界也不會對水土造成嚴重污染。如果不回收處理那就很難說。”馬占峰表示。(來源新浪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