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應否認,二氧化鈦最初翻譯成通俗易懂的“鈦白粉”,是有著鮮明的時代烙印,具有明顯的時代局限性。在鈦白粉這個產品面世的年代,或許二氧化鈦只有單一的白色顏料用途,但是這個翻譯詞延續使用至今,后來者在使用這個概念時,不斷擴大其外延,將各種各樣新用途的二氧化鈦產品混稱為特種鈦白粉,一概納入這個詞匯中,就出現了逐漸嚴重的問題。
如今,不斷出現的新二氧化鈦功能產品已無法繼續納入這一概念之中。比如市場上出現了摻雜著色離子的彩色二氧化鈦如鈦黃、鈦棕等產品,甚至還有特意讓二氧化鈦缺氧而生成的黑色顏色——鈦黑產品,基本沒有顏料性能的電子材料產品,怎么還能將這些新產品再納入到鈦白粉的定義中呢?簡單地講,誰可以說鈦黑就是特種鈦白粉?這不是混淆黑白嗎?應該怎樣對兩者進行正確定義?
定義是對于一種事物的本質特征或一個概念的內涵和外延的確切而簡要的說明。我們研究認為:從概念上說,鈦白粉與二氧化鈦不是互相覆蓋關系,而是二氧化鈦包涵鈦白粉的關系。
概念與定義應該隨時代發展而進化。因此我們認為:“鈦白粉”這個概念,在當代應該定義為“二氧化鈦白色顏料的商品名”,不應囊括其它同物質彩色顏料,更不應將其它光學、電子用途的二氧化鈦產品囊括其中。而“二氧化鈦”,應該對其性質和所能研究、制造的產品及用途給予定義。它作為一種基本物質,正被發明制造出各種功能材料,顏料僅是其一部分,非顏料用途的二氧化鈦材料已有不少,并正在逐步發展壯大。
厘清概念,使鈦白粉生產企業清晰認識到它們具有制造二氧化鈦各種材料無可匹敵的優勢,將會讓它們打破禁錮,積極聯系下游行業,不斷加強新材料研發。現在的狀況是很多二氧化鈦新材料都是二次加工,增加成本的同時造成社會資源的極大浪費。由于鈦白粉生產企業與下游企業間的技術交流處于既合作又封鎖的狀態,就難以做到加工工藝的完美,使新材料的性能受到局限。我們認為,由鈦白粉企業直接制造各種二氧化鈦新材料,必然使新材料的成本更低、性能更高,更有利于下游的產品發展、資源節約和社會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