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增計劃”是今年東莞的熱點關鍵詞。自2017年2月10日廣東省東莞市市政府一號文《關于實施重點企業規模與效益“倍增計劃”全面提升產業集約發展水平的意見》發布以來,“倍增計劃”的成效正逐步顯現。今日(8月14日),東莞日報也專門對東莞倍增企業背后的故事做了深度解碼,并稱盟大集團及旗下平臺大易有塑是東莞南城倍增企業的典型代表。
以下是關于盟大集團及大易有塑報道的部分摘選:
據統計,今年上半年,214家倍增計劃企業稅收增長34.6%,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其中,全市195家規模以上“倍增計劃”工業企業完成工業增加值291.2億元。
屬于現代服務業的盟大集團,就是享受南城倍增政策的企業之一,其主營業務“大易有塑”平臺在東莞部署的倉庫遍布樟木頭、常平、虎門、道滘等地,總庫容已經達到30萬平方米。
自“倍增計劃”實施以來,盟大集團持續加大科研投入和技術創新,不斷延伸產品種類和客戶群體,既服務塑料貿易商,又為終端生產制品的塑料工廠和新材料企業直接提供服務,今年在支付結算上又新簽兩家銀行。
公司總裁李實介紹,截至7月底,盟大集團營收比去年同期增長了4倍,凈利潤增長了兩倍,“大易有塑”平臺的累計交易規模已接近160億元,預計2017能夠實現300億元的交易額,三年內實現1000億元。
李實說,盟大集團產業鏈模式在全國都是領先的,需要打造產業價值鏈生態服務園,以支撐倉儲和技術研發,“這是個大項目,有很好的溢出效應,希望政府給予土地資源的支持。”隨著“倍增計劃”的深入,鎮街方面不遺余力地給予政策加碼。
▲《東莞日報》8月14日報道截圖
報道還指出,大易有塑所屬盟大集團的倍增發展,是南城倍增企業的典型代表。而盟大集團“倍增”背后的故事,與其主營平臺---大易有塑的“倍增”息息相關。
除了政府倍增計劃的扶持,大易有塑一直在探尋政策紅利外更多的“倍增”辦法,今年大易有塑在研發方面加大了投入,從技術上持續不斷地進行創新,信息數據上從信息流、訂單流、資金流發展到智慧物流;產品交易上從代理采購、代理銷售、貨物存儲發展到代收代付貨款;在支付結算上,完成與多家銀行戰略合作;產品品類也從塑料的九大通用料到塑料助劑、改性料,延伸到了橡膠以及化工原料等領域。
“倍增計劃”的核心競爭力正在形成,相信在政策的支持和企業不斷努力的前提下,以盟大集團大易有塑為代表的倍增企業將爆發出更強大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