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經濟之聲《天下公司》報道,美國加州大學工業生態學團隊估算出了地球上現有的塑料的總量,從65年前被發明出來至今,人類大約生產出83億噸的塑料。到底有多重?它相當于2.5萬個紐約帝國大廈,相當于10億頭大象的總和,包括塑料瓶、塑料袋和其他塑料制品。
塑料是美國人貝克蘭在1909年合成發明,他利用苯酚和甲醛合成了酚醛樹脂。塑料是一種高分子化合物,可以自由改變成分及形體樣式,耐沖擊耐磨損、絕緣性好、成本低,但是缺點也很明顯,分類回收難度高。據美國加州科學家團隊估算,只有30%的塑料被回收利用,而70%的塑料成為了垃圾,大部分被掩埋在土地之下,也有大量垃圾漂浮在海洋中。
哪些塑料可以回收?武漢理工大學材料學院董麗杰教授對此進行了解釋。
董麗杰:“熱塑料融化之后可以成形,回收再利用是容易的。因為它只要經過前期的凈化、分揀分類,再放到同樣的條件下,還是可以做出新的制品來。比如塑料瓶、塑料管還有薄膜,它有很大的一類。”
技術上不難達到,為什么回收率再利用率只有30%?
董麗杰教授說:“關于塑料的回收,塑料瓶回收體系是比較完善的?,F在也有一些企業在用廢棄的塑料。還有一些是將制產品時候的邊角料拿來應用。如果能大批量的、同一類的原料比較好回收,再利用可以充分進行。但是不同的材料的成形條件是不同的,如果不是一類,很難共同利用。在塑料行業,大家對回收利用還是很關注的,畢竟塑料的來源是石油,希望盡可能的能夠重新利用它。如果要把塑料的回收利用的覆蓋面擴大,還需要建立一些相應的機制。很多國家,對于包裝的材料會有一個嚴格的分類,按照不同的種類各家各戶先分好,這樣會增大它的回收利用率。”
我國目前的垃圾回收分類依靠的大多是路邊的廢品回收、垃圾處理個體,這樣的效率存在偏低的問題嗎?
董麗杰教授:“它既不夠高也不夠低。有很多塑料看起來都一樣,但實際上是不同的種類。如果都摻在一起,有的某一個制品的生產環節可能就不是很適合。”
70%的塑料成為垃圾,在土地和海水中,塑料的降解情況如何?大概需要多久?
董麗杰教授:“沒有完全分離出來的塑料制品,可能是焚燒和填埋。如果是焚燒,肯定會出現產生氣體、生熱等問題;填埋也不是很理想的方式,因為長期填埋對土地來說也是一個問題。大多數不降解的塑料的存在期很長,它在土壤里可能50年、100年也不會壞。進入海洋的塑料也沒有辦法分解。海水的環境對于這樣的通用塑料,有的學術文章中會提到說,對于有一些塑料它可能長期會變成小的顆粒等等,但是對于很多塑料來說,它的存在期還是很長的。海水的環境比我們目前的這種水質會有一些變化,但不是極限的,比如酸性很強或者堿性很強,會對材料的降解有幫助作用。有一些像膜的材料的降解需要很高的能量,所以比較難。”
曾經有人將塑料成為20世紀最偉大的材料學發明,但是現在科學家團隊認為,塑料將成為地球的負擔,2050年地球上的塑料總重量將超過120億噸。
董麗杰教授稱:“我們從來不會認為它會對地球怎么樣,實際上是我們對塑料的利用問題,比如:我們怎么樣能把它回收、盡可能的最大化的利用它。世界上有很多國家,最典型的是日本,它會將回收體系建立的很完善。對于每一個做材料的人來講,任何一個材料都是很寶貴的資源,問題只是怎么去利用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