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略統計,從今年年初開始,包括IDG資本、復星資本、富士康、中科招商以及上市公司西隴科學、歐浦智網、冠福股份在內的各路資本紛紛搶灘塑料電商領域。不少塑料電商平臺甚至剛一上線就獲巨額融資,估值飆升。
塑料B2B電商平臺忽如一夜春風來
種種跡象表明,隨著資本加速流入,塑料行業傳統貿易模式正在蛻變。
中國是塑料制造大國,自2010年以來,國內塑料原料產量均高于4000萬噸,2014年塑料原料產量達到6950.66萬噸,同比增長了19.1%。
“2015年市場終端需求約為8000萬噸,如果考慮平均3至4次的流轉次數,市場規模估計在2.4萬億至3.2萬億左右。”一家塑料貿易公司周經理說,“這個口徑還只是通用塑料,未來還不斷有新品種出現。”
龐大的產業集群產生了更大的塑料原料市場供銷需求,但傳統的塑料貿易模式卻寒意甚濃。
周經理告訴記者,由于塑料價格變化很快,貿易商之間倒手串貨非常頻繁,十年前每噸利潤在千元左右,五年前每噸利潤也還有200元,但現在想要賺錢已非常艱難。
這主要有兩方面原因:首先行業產能過剩加劇,加之近幾年傳統產業持續低迷,塑料貿易逐步轉為買方市場;其次,傳統塑料貿易模式中間商利用市場信息不對等,依靠賭貨、囤貨等方式賺差價錢,在信息傳播速度發生根本變革的今天,這一盈利模式日益難以為繼。
周經理認為,相對其他大宗商品,塑料的天然屬性簡單,比較適合做“互聯網+”:一是標準化程度高。色澤、大小、體積等都是全球統一標準;二是防潮、抗壓、易于運輸,流通起來也很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