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峰集團董事局主席尤小平,目前該集團控股有兩家上市公司:浙江華峰氨綸(11.32, 0.15, 1.34%)股份有限公司(華峰氨綸)和上海華峰超纖(23.100, 0.35, 1.54%)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華峰超纖)。誰又能知道他是從小型聚氨酯發泡槍開始做起的呢?
7月25日,銀監會公布了溫州民商銀行等三家民營銀行獲批籌建的消息。溫州民商銀行的主發起人為正泰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浙江華峰氨綸股份有限公司,認股比例分別為29%、20%。
尤小平,出生于1958年,現年56歲,溫州瑞安人,2013福布斯中國富豪榜顯示,尤小平父子以55.5億元人民幣的身價,位列第197位。
有人說,尤小平是溫州民營經濟的傳奇。
而尤小平說,他只是個普通人。他的創新來源于生活。華峰的創新只是在普普通通的日常工作中積累,然后產生質變的結果。
與幾乎所有溫州商人創富故事一樣,華峰的成長壯大也充滿傳奇色彩。1973年,尤小平參加工作,1984年出任瑞安市塑料七廠副廠長。1991年,他創辦瑞安市塑料十一廠,生產聚丙烯塑料編織袋,這也是華峰集團的前身。
1994年,尤小平對瑞安塑料十一廠進行技術革新,引進了一條聚氨酯鞋用樹脂生產線。對于尤小平來說,這是在他領導下華峰進行的第一次產業轉型,標志著華峰集團實現了由傳統產業向現代高新技術產業的成功跨越。
當年溫州民企給人的印象都是作坊式家庭企業,多以量的擴張占有市場。但是尤小平覺得這并不等于民企的進步,于是他選擇進入高分子材料行業。“要不斷沖破面前的障礙,甩開后面的追兵,永遠比別人快半步”,是尤小平對華峰的一直要求。
在尤小平的帶領下,華峰集團于2003年發展成為國內最大的聚氨酯制品生產企業(主要產品為鞋底原液、革用樹脂)。
同時,這也極大促進了當時作為溫州主要產業的鞋革業——對比之前使用的進口原料,華峰生產的鞋用樹脂產品大大降低了溫州鞋的成本,讓溫州鞋革業的國際競爭力得到了大幅提升,“中國鞋都功勛企業”的光環,也因此被戴在了華峰的頭上。
經過20多年的發展,這個注冊資本50萬元的小企業,已成為國內聚氨酯制品最大產銷企業,總資產186.36億元,在全國12個省市建有生產基地,擁有兩家自主上市公司,五家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必須向金融、資本市場進軍了,單靠華峰自身,無法迎接全球化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