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是大宗商品的天下。無論是黃金白銀,還是以原油為首的其他品種,都走出了一波氣勢如虹的反彈行情,漲幅基本都在50%以上。尤其是原油,受益于美元下跌、美國原油產量下降,期貨價格從2月初的26美元/桶最高漲到46美元/桶,累計漲幅高達75%。然而隨著油價反彈的深入,較低產量將不能持續,另外,美元在回調之后終將會繼續上漲,油價上漲勢頭將會減緩。
首先,供需是決定油價的基本因素。隨著油價跌至30美元/桶下方,各大產油國尤其是OPEC國家,關于凍結產量和減少供給的呼聲不絕于耳。而美國石油鉆井數量也在逐步減少,并導致其原油產量也在下降。供給減少及各大產油國減產凍產的預期是本輪油價上漲的根本原因。但是隨著油價反彈的深入,一些產油國又看到原油出口帶來的巨大收益,開始加大供應。
據最新產量調查顯示,在4月多哈動產會議“流產”后,OPEC成員國將在未來數月增加原油產量,將3246萬桶/日的過剩產量推高至3264萬桶/日。該調查還指出,4月份OPEC產量增加了17萬桶/日。5月1日,伊拉克南部石油公司數據顯示,伊拉克(除庫爾德地區政府外)4月石油出口平均在336.4萬桶/日水平。這一數值高于3月份的329萬桶,也逼近去年11月創下的歷史高位(336.5萬桶)。除了伊拉克,伊朗石油產量也在增加。據說,伊朗4月份原油產出攀升9.4%至350萬桶/日,創2011年12月份以來最高。而且如果油價繼續攀升,美國也有可能增加石油鉆井數,恢復之前的產量。那么低產量這一影響原油上漲的因素將不復存在,原油反彈將趨于放緩,甚至重回下跌趨勢。
其次,美元也對油價有一定影響。美國近期公布的各項經濟數據顯示,最近幾次的初請失業金的人數持續降低。這意味著美國就業市場表現比較好。即便如此,由于長期低迷的油價,使得美國通脹水平遲遲達不到再次加息的標準,而且一季度美國的GDP數據表現也是不太強勁。在剛剛過去的美聯儲議息會議上,美聯儲官員也是更多的透露出偏向于鴿派的言論,種種因素導致美元走勢持續低迷,近期甚至創出回調新低。而原油等大宗商品,受美元持續下跌回調的影響,出現了持續性反彈。但隨著油價等大宗商品的反彈,美國通脹水平必然會升高,而通脹水平和就業狀況是美聯儲考慮是否加息的兩大基本因素。隨著時間的推移,美國年內加息的預期也將增加,美元一旦結束調整,重新走強,原油大概率要結束反彈,繼續走弱。
中盛財富分析師認為,一方面,原油各大產油國產量在增加,原油供給在加大,而原油需求并沒有出現明顯提高的情況。另一方面,美國年內加息步伐也是越來越近,美元隨時有可能結束回調,重拾升勢。在上述因素綜合影響下,未來油價上漲步伐將舉步維艱,直到多頭走勢殆盡,將重回下行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