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經歷了一個“美妙”的周末后,國際油價似乎又回到了此前低迷的狀態。周一亞市盤初,國際油價小幅下跌。NYMEX原油期貨交投于37.95美元/桶附近,跌幅約0.39%;布倫特原油期貨交投于37.78美元/桶附近,跌幅約0.29%。分析人士表示,盡管上周美元疲軟以及美國原油庫存大幅減少提振了油價,但全球原油過剩問題依舊無法緩解,油價很難維持漲勢。
市場仍有利空陰影籠罩
上周,自12月4日歐佩克峰會閉幕引發的油價下挫得到緩解,12月24日,美國WTI期油價格盤中觸及38.16美元/桶,創12月9日以來新高,同日布倫特期油價格盤中最高觸及38.10美元/桶,是12月16日以來首次突破38美元。在過去的一個交易周里,油價累計反彈了約8%。
行業分析師認為,這輪反彈很大程度上是受一系列好于預期的美國數據提振。12月23日,美國能源資料協會(EIA)發布數據顯示,美國原油庫存減少了587.7萬桶至4.8478億桶;美國油服公司貝克休斯(Baker HughesInc)公布的數據顯示,美國石油鉆井平臺減少3座至538座,為過去六周中第五周減少。低油價正對石油開采活動構成壓制,可能會因此壓低石油未來產量,并進而拉抬油價。
美聯儲12月16日宣布自2006年以來的首次加息,從而在形勢上扭轉了實行近10年的單邊寬松金融政策。一些分析家據此認為,這意味著美國總體經濟已擺脫衰退,重拾上升通道,隨之而來的將是工業生產、物流、消費和用電量的回升--當然也就意味著用油量的回升。
不過,也有行業人士認為,受全球產能過剩影響,油價自2014年下半年以來就狂跌不止。截止目前,布倫特原油和WTI的期貨價格斗毆已跌至40美元/桶以下,上周的原油反彈可能只是曇花一現,目前原油市場還沒有到利空出盡的階段。
此前,國際貨幣基金(IMF)在報告當中表示,盡管伊朗與六大國達成限核協議之后,市場已經預期西方國家對伊朗原油的制裁將會解除,并反映到原油價格當中;但一旦伊朗原油出口增加真正落實,油價還是有可能受到進一步的壓力。另一方面,隨著美聯儲在本月推出近十年來的首次加息措施,美國已經進入加息周期,明年美元將隨著加息節奏繼續走高,這將反過來打壓以美元計價的原油等大宗商品價格。
近期油價下行仍是大趨勢,2015年即將過去,在新的一年里,國際油價到底會呈現什么樣的走勢?對此,業界多有猜測。高盛集團最新研究報告指出,諸多下行因素未消,市場儲存能力可能已達上限,這些都會讓2016年全球油價有更大可能延續跌勢,最低甚至有望跌破20美元/桶。
而OPEC最新發布的年度報告預計:到2020年,每桶OPEC一籃子原油(ORB)的名義均價為80美元,通脹調整后實際均價為70.70美元;到2030年,每桶ORB原油的名義均價為123美元,到2040年為160美元,但實際均價為95美元。上述預測意味著,直到2040年,OPEC 的參考油價都不會回升到每桶100美元。
瑞信預計,低油價至少還要持續五年,即最早也要到2020年才可能走出低谷。瑞信在明年的全球展望報告中指出,低油價使全球油市不得不再次尋求供需平衡。
穆迪已經將2016年布倫特原油價格預期從每桶53美元下調為43美元,將紐約原油期貨價格預期從每桶48美元下調為40美元。展望未來,穆迪預計未來兩年布倫特與紐約油價均將上漲5美元/桶。
市場人士表示,2016年,隨著銀行等金融機構加快退出石油期貨等金融衍生品市場,非商業持倉量將再度進入一輪新的大幅減倉時期,多頭及空頭對油價的作用力也將隨之減弱。明年上半年,國際油價(WTI)或將在35美元上下波動,如果期間一些利空消息發力,油價可能會跌至35美元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