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全球經濟增速緩慢,國際原油價格刷新近7年低點,石化行業整體陷入低谷。2015年,中國需求疲軟、美國產量提升,以及歐佩克堅持不減產等因素造成全球石油供大于求,市場價格持續探底。經過2015年9至10月的緩和期后,價格下跌之勢愈演愈烈。
“中國制造2025”助石化行業轉型升級
在價格大幅下跌的刺激下,2015年全球石油需求增加170萬桶/日,主要增長來自中國和美國。由于一些新興市場面臨經濟困難,2016年石油需求增長有望放緩至120萬桶/日,但需求增長預期將超過供應增長,使全球市場供需大體平衡。全球化石能源價格斷崖式下跌后,對全球石化行業供求關系、成本結構、競爭結構開始“洗牌”與“重構”。
“中國制造2025”助行業轉型升級
供給側改革成為我國政策重點,有助石化業轉型升級。2015年,在經濟下行的背景下,石化產業結構性過剩矛盾突出。其中,氯堿、化肥、輪胎、基礎化學原料制造等行業產能過剩問題尤其突出,而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的高端石化產品缺失,且嚴重依賴進口。如,我國丁苯橡膠、順丁橡膠等大宗橡膠產品產能嚴重過剩,但高檔車用高端合成橡膠制品和密封材料仍需大量進口。石化行業淘汰落后產能和“僵尸企業”,有效化解過剩產能。
“中國制造2025”11項支撐文件將出爐,化工新材料發展加速。據悉,“中國制造2025”已制定了一個“1+11”的文件支撐體系,11個文件包括五大工程落實方案、4個專項規劃和2個三年行動計劃。其中,專項規劃方面,信息產業、新材料、醫藥工業領域是中央明確支持的戰略性領域。新材料規劃將就石墨烯、碳纖維、鈦合金、3D打印等復合材料、新型材料下一步發展的重點作出規劃,其中石墨烯將列入2016年制造業創新中心建設工程之一,石化行業應大力促進產業優化重組,加快發展新能源、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和生產性服務業,著力培育新的行業經濟增長點。
“十三五”石化行業科技創新工作要集中力量攻克一批關鍵共性技術,搶占一批科技制高點,實現行業科技創新由以跟蹤為主向跟蹤和并跑、領跑并存轉變。涉及的關鍵技術領域包括:積極開展資源勘探開發和利用技術攻關,大力發展化工新材料和高端精細化學品技術,積極開展煤化工技術項目升級示范,積極發展生物化工技術,積極培育并壯大節能環保產業。
去年化工產品遭遇“雙反”調查15起
數據顯示,去年,國外對華發起的76起反傾銷和反補貼調查共涉及電子、紡織、化工、建材、金屬制品、煤炭、汽車、食品、輕工、冶金、有色金屬、造紙、機械13個行業。其中,涉及冶金的案件數居首位,共30起,占比39.5%,比2014年同期增加14起;其次是化工,15起,占比19.7%,同比減少6起;機械位居第三,10起,占比13.2%,同比增加1起。
就反傾銷案件而言,冶金、化工、機械是國外對華反傾銷調查的重點行業。其中,去年化工共遭遇14起反傾銷調查。
從國外對華化工產品貿易救濟調查年度立案情況看,化工行業一直以來都是受國外貿易救濟措施打擊較為嚴重的領域。2015年,我國出口產品被訴的貿易救濟調查中,涉及化工的案件居首位,16起,占比17.0%.總體來看,2015年以來,國外對華化工產品發起的貿易救濟調查總數有所減少,但是占比仍居高位。2007年,國外對華化工產品啟動首起反補貼調查,截至2015年底,國外對華化工產品反補貼調查累計12起。2014年,國外對華化工產品反補貼調查4起,居各行業首位,同時,埃及對華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反補貼調查是埃及首次針對中國產品啟動反補貼調查;2015年4月,美國對原產于中國的進口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樹脂啟動反傾銷和反補貼合并調查。
從國外召回我國產品的情況看,涉及化學品的召回并不多。據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統計,國外對華產品召回通報中涉及化工產品的案例不足5%.但是,從召回通報的原因看,由于化學性能違規被通報的產品數量較多,約占20%.化學危險已成為國外對華產品召回的主要原因。數據顯示,2015年,從歐盟 RAPEX對華產品通報的原因分析,化學危險是歐盟對華產品通報的最主要原因,共363項,占比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