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日,成都市質監局發起了食品包裝袋的專項整治行動,對于用非食用級塑料袋違規包裝食品的行為,發現一起打擊一起。這是10月1日新《食品安全法》實施后成都質監局發起的最嚴“考試”,應考的除了食品生產和食品包裝生產的企業,還有相關的職能部門。
“嚴把食品安全的底線不能松,有舉報就必打擊。”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市面上出現的食品包裝安全潛在隱患主要有兩類,一類是生產過程中因原材料、設備、操作不符合規格導致的質量不合格;一類是使用過程中的界限混亂,最明顯的例子就是將白色塑料袋用于溫度高的食品,比如羊肉湯、豆漿、稀飯的打包。
針對目前市場上存在的食品包裝安全問題,成都市質監局將強化許可監管和加大監督抽查結合起來,繼續推動質量監督體系的完善。記者在成都清洋寶柏包裝公司的實驗室看到,該公司建立了嚴密的制度和質量檔案,并在市質監局備案。工作人員稱,市質監局對轄區食品包裝生產企業實行一年不少于6 次的巡查,“出現問題的,責令整改,達不到取證條件的,及時向當地政府和有關部門通報,依法予以取締。”
同時,質監部門加大了對生產企業的監督抽查力度。除了國、省、市、縣四級的每季度抽查,2014年以來,成都市質監局每年對食品相關產品開展2次專項監督抽查。截至目前,共抽查436批次,經檢驗,合格427批次,合格率97.9%,遠高于國家質檢總局公布的2014年全國工業產品質量監督抽查合格率92.3%。
對于違規使用非食品級塑料袋的行為,工作人員表示,要嚴查嚴打、專項整治,還要通過產品標準宣貫會、質量分析會等形式向公眾普及產品質量知識,讓廣大市民參與到食品質量安全的監督中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