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星期,印尼警方搜查了雅加達東郊的一個商店,發現該店出售的大米摻雜了合成米。印尼國有調查公司上周四宣布,合成米含聚氯乙烯,這種物質通常被用來做塑料管道、電纜和地磚。24日,一名來自棉蘭(Medan)的女孩在食用了勿加泗(Bekasi)市場的大米后身體不適,入院治療。進一步化驗顯示,合成米中還有其他化學物質。報道稱,長期食用這種所謂的“塑料米”,會引發腹部疼痛甚至癌癥。
印尼總統佐科發出呼吁,希望消費者在政府調查報道出來前不要妄下結論,“別讓問題變得更大。”佐科24日在接受“德迪克”(Detik.com)網站采訪時表示,“首要關鍵是找到問題根源,這是個普遍狀況,還是只有一個供應商。”
印尼驚現“塑料米”引恐慌
印度尼西亞是全世界第三大大米進口國,人均食用米量居全球最高,平均每人每年食用140千克的大米。盡管印尼總統佐科鼓勵自給自足的大米生產,但作為東南亞最大的經濟體,卻一直無法生產足夠的大米滿足2.5億人口的需求。印尼的大米進口主要來自泰國和越南。
“安全問題上存在一些疏漏。”印度尼西亞貿易部長拉赫馬特·貝爾(RahmatGobel)稱,貿易部正計劃加大對大米進出口和存儲的監管。
另一方面,一些政治家鼓勵民眾在權威部門找到污染源前只購買本國大米。“我認為人們應購買本國產品,它們來自我們自己的農民,不用對其擔心。”印尼農業部長蘇萊曼(Amran Sulaiman)說。
“這種合成大米的經銷商……可能正試圖叛國或者破壞政府,”內政部長扎赫約·庫莫羅(Tjahjo Kumolo)在接受《雅加達郵報》采訪時表示,恐慌始于上周,開始有顧客投訴在食用了勿加泗供應商出售的大米后,出現頭暈、惡心的癥狀。而測試表明,這些大米由塑料和塑料軟化劑制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