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商務部外貿司負責人27日就這一事件做出澄清,稱按照世貿組織規則和我國加入世貿組織承諾,中國對大米出口實行國營貿易和出口配額管理,目前,國營貿易企業為中糧集團有限公司和吉林糧油集團進出口有限公司兩家。自2008年以來,中國未對印尼出口過大米,印尼國內出現的“塑料大米”與中國大米出口企業無關。
該負責人指出,我們高度關注這一情況,希望印度尼西亞有關部門盡快查清事件真相,兩國相關部門間加強食品安全合作,促進兩國經貿關系健康發展。
那么,印尼政府與SUCOFINDO公司對大米樣本的檢測結果為何不同呢?
艾蒂給出兩種可能性:其一是SUCOFINDO在沒有參照物確認的情況下對大米樣本中含有的塑料物質進行了定性分析;其二是SUCOFINDO的檢測設備受到了污染。
印尼國內出現“塑料大米”與中國無關
印尼是全球第三大大米進口國。受國內米價高企以及厄爾尼諾現象影響,有印尼專家預計今年該國將進口160萬噸大米。
“塑料大米”事件發生后,印尼總統佐科對制造所謂“塑料大米”的動機產生疑問,因為其生產成本較高,如果是為追求利潤的話,那不科學。
印尼內政部長扎赫約·庫莫洛還拋出政治陰謀論稱,制造“塑料大米”風波是蓄意破壞政府的行為,他呼吁警方對這一事件展開調查。
新華社駐雅加達記者周檬查看印尼媒體的報道發現,最早將“塑料大米”事件與中國關聯的是一家名為KOMPAS.COM的印尼文網站。這家網站本月20日將越南網絡媒體“VeryVietnam”2011年報道中國公司生產假大米的一則舊聞翻譯成印尼文刊登出來。
周檬發現,在涉及疑似“塑料大米”是否從中國進口的問題上,《雅加達郵報》等印尼主流媒體較為嚴謹,多用“據稱”、“懷疑”等字樣。
“塑料大米”短短幾天內在印尼國內造成大規??只?,足見大米在印尼人生活中的地位。下面我們通過一組數字看看大米對印尼人有多重要:
——印尼國家統計局預測,今年印尼平均每人大米消費量為114公斤;
——去年,印尼全國共生產7083萬噸大米;
——已知最新數據顯示,印尼2013年進口大米價值2.46億美元;
——印尼中下階層百姓每月收入的27%用于購買政府補貼的大米,政府補貼的大米雖然質量比不上市面上出售的,但價格便宜。
印尼政府27日宣布,對印尼國內近日出現的疑似“塑料大米”樣本進行多輪實驗室檢測后,并沒有發現塑料物質。
《雅加達郵報》報道說,與印尼國有的商檢公司SUCOFINDO此前宣布的檢測結果不同,印尼警方、貿易部、農業部以及食品和藥品監管機構等的實驗室檢測都沒有發現聚氯乙烯。
印尼國家警察局長艾蒂在電視新聞發布會上說:“檢測結果沒有發現塑料物質。”他呼吁印尼民眾不要恐慌。
上周,印尼西爪哇省勿加泗多名當地民眾食用一名小販出售的米粥后,出現頭暈、惡心等癥狀。當地媒體報道說,對相關大米樣本進行檢測后發現含有塑料及塑料軟化物質。還有媒體報道稱,疑似“塑料大米”從中國進口。
這一消息經由社交媒體傳播后,在印尼國內持續發酵,繼西爪哇省,多個省區的民眾稱發現疑似“塑料大米”,一時間人心惶惶。據新加坡報道,受這一事件影響,印尼國內大米銷量下降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