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日于荷蘭召開的歐洲生物基化工圓桌會議上,歐洲化工公司部分高管深入探討了生物基化工的發展機遇,提出歐洲必須發揮自身優勢并增強競爭力,形成穩定和連貫的政策框架,抓住生物基化工品市場潛力,創造一個更環保的未來。
自身優勢:原料成本低而易得
據德勤公司最近發布的研究報告,主要生物基化工原料糖的生產成本,西北歐在世界上是最低的。如果增加作物種植面積、提高糖的產量和提高效率,加上較低的運輸費、建設大型生產設施來運營,歐洲生物基化工行業將更具吸引力。歐洲西北部非常適合種植甜菜,這種作物與巴西甘蔗、美國中西部玉米以及泰國木薯具有同樣的競爭力。
Creative Energie公司董事長Ton Runneboom認為,歐洲有發展生物基化工的潛力。如果歐洲能調整其共同農業政策,農民能夠根據土地和氣候條件種植相應的農作物,西歐就會成為一個為化學工業提供生物原料的巨大農產品生產地區。
生物基化工發展需政策支持
業界期待:穩定的政策支持
羅蘭貝格管理咨詢公司合伙人Neil Checker表示,過去30年歐洲生物基化工生產商一直在尋找一個發展突破口,但苦于沒有相應政策來支持。歐洲應該建立更加持續穩定的發展政策。當前歐洲生物基化工僅占到化工市場值的1%~2%,要將生物基化工市場規模做大至10%,一定需要長期的投資規劃。
此外,生物基原料種植對食品價格的影響也是一個重要的經濟因素。刺激投資還存在補貼問題。例如過去的生物柴油,一旦補貼撤銷,許多投資就可能不具備盈利能力。
歐洲化工理事會(CEFIC)國際貿易部經理Servet Gren指出,對歐洲來說,發展生物經濟是一個大機會。“目前在歐洲含碳的可再生原料使用量只有約9%.我認為這個比例還可以大幅提高。”要實現這一點,歐洲需要自由和公平地獲得原材料的政策,必須消除目前存在的歧視,即化石原料進入歐洲免稅,而可再生原料的進口關稅則較高。
Gren表示:“我們需要一個穩定和連貫的政策框架,以鼓勵投資。我們應該對生物乙醇免征進口關稅,目前從美國或巴西來的生物乙醇進口關稅高達 60%.另外,大約53%的生物塑料產自亞洲,而需求在歐洲。我們除了對那些材料征收高額的進口關稅外,實際上并沒有生產多少產品。這個政策必須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