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外媒周三(7月22日)報道,因需求下降和供應量激增,亞洲市場汽油成品利潤空間降到逾5年新低,在未來數月內恐進一步遭受壓縮。
本月初亞洲市場燃油產品利潤跌至年內低谷,受到當地主要客戶季節性需求下降的影響,例如中國、印度尼西亞和越南,而來自于中東地區的燃油成品供應量卻在不停增加。
亞洲市場的汽油利潤從1月的16美元/桶一路跌至近期的10美元/桶下方,當地煉油廠不得不采取減產措施。而上一次每桶汽油利潤將至個位數還要追溯到2008至2009年的金融危機期間。
Wood Mackenzie煉油暨化學首席分析師Suresh Sivanandam表示:“一般來說,3季度是亞洲汽油需求淡季,因為此時正好為當地的季風季節。南中國海已經開始實施禁漁,各項商業活動的減少降低了對燃油的需求。同時由于2季度煉油設備保養季節的結束,3季度剛好是燃油產品供應旺盛的時候,此消彼長就嚴重打壓了燃油價格。”另一方面,隨著中東地區的沙特和阿聯酋兩國新建的煉油設備投入生產,燃油成品的供應量將遠高于需求量。
Energy Aspects分析師認為,除非產量能夠得到控制,不然亞洲市場汽油利潤的進一步降低恐無法避免。隨著美國東海岸和歐洲北部3季度結束后逐漸步入冬季,全球能源需求將進入低谷,供應過剩的情況或將加重。
中國的汽油出口量據調查預計將創造1999年8越來新高,而印度尼西亞已經將汽油進口量削減了三分之一,因其采礦活動的減少。
曾于2015年初在韓國和印度出現的汽油需求高峰也將過去,隨著雨季的到來汽油需求將逐漸降低。
新加坡地區的油罐儲存量也已經于上周達到3個月高位。
據內部消息透露,北亞地區至少2個煉油商將通過減產來應對利潤空間壓縮的問題。
Sivanandam稱:“未來我們將會看到更多的煉油商減產,汽油價格暴跌20美元/桶的情況將不會再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