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市場對化學品需求的增長將繼續為全球化工行業提供機會”,IHS Chemical大中華區副總裁Paul Pang說,“受益于其消費品制造業的爆炸性增長,中國已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化學品消費國。目前,該國消費全球1/3以上的基礎化學產品,遠超過歐洲或北美的消費量。”
中國市場將繼續為全球化工行業提供機會
IHS近日發布的一份報告指出,盡管2015年前三個季度中國的經濟增長放緩,僅實現6.9%的增長,但是由于中國是全球領先的消費品制造大國,其國內消費市場不斷增長,中國對化學品的需求仍保持健康增長。
Paul Pang指出,為滿足日益增長的化學品需求,中國不僅投資傳統石化產品,還投資非傳統化學品。“到2020年,中國接近40%的烯烴將來自非傳統原料,如甲醇制烯烴(MTO)、煤制烯烴(CTO)和丙烷脫氫(PDH)”,Paul Pang說。“2015年,已有20%以上的烯烴來自非傳統原料,而5年前,來自非傳統原料烯烴幾乎為零。IHS化學預計,今年中國的非傳統烯烴生產投資將達到峰值,超過200億美元。”
Pang將會在2015年11月5-6日在新加坡舉行的第三屆亞洲化學大會上深入分析中國市場的機會和新增長點。他將討論中國國內生產總值增長放緩對能源和化學產品的影響,以及該國化工行業的主要趨勢。
“世界經濟不景氣,”IHS首席經濟學家Nariman Behravesh說,“自2011年以來,全球經濟增長一直在2.5%-2.8%的區間徘徊,遠低于過去20年的平均增長率”,Behravesh補充說,“世界經濟正被供給方和需求方的約束所拖累。”
Behravesh也指出,低油價也讓塑料行業受益,拉動亞洲塑料市場的需求,尤其中國及印度等國。“較低的油價正拉動許多低成本消費品、電子產品、加工食品和軟飲料在亞洲的消費,而所有這些產品都是采用塑料進行包裝。”
在煤基和乙烷基的烯烴投資造成了碳4(C4s)和芳烴供應缺口。此外,彈性體和纖維的供需則因為天然橡膠和棉花大量的存貨變得更加復雜。